突發奇想的做了一個小實驗,以下是3種不同檔次,不同應用的玻璃膠條,他們的長度都是一樣的9CM。讓我們來看下他們的不同之處:
A款是低檔的玻璃膠,統稱“流通膠”
B款是硅酮耐候密封膠
C款是硅酮耐候結構膠
小編還用手拉扯了一下它們膠的彈性,有很大的發現。
A款:用力拉扯流通膠條兩頭,感覺好像要從中間斷開一般,而且還能清楚的看到中間膠的位置有明顯的泛白,松開手后,感覺膠的恢復率很慢,而且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,感覺變長了,用指甲按下去,清楚的看到指甲印,摳開一點膠看到里面一層一層白膠。很容易就能摳下來。
B款:用力拉扯硅酮耐候密封兩頭,感覺膠的中間部位有一股力再和我們拉扯,沒那么容易往兩邊拉,松開手后膠條恢復了原狀,而且當你再往兩頭拉的時候,還是很難拉,用指甲按下去,沒有看到指甲印,很難按下去,想摳下來也很難摳。
C款:還是用力拉扯硅酮耐候結構膠的兩頭,很容易就拉開,而且彈性很好,中間也是有一股力再和我們拉扯,松開后膠好快就恢復了原狀,用手左右揮一揮,彈性好到能打到我們自己的手,上面的A款和B款就感覺很重,揮也不好揮。用指甲按下去也是沒有指甲印的,用很大的力按下去想摳穿它,也是沒有留下指甲印,也扣不下來。
從上面的小小實驗中我們能看到玻璃膠的不同點,正因為這些的不同點,應用的范圍不一樣,特性也是不一樣。但是小編在此提醒大家,請不要把流通膠和硅酮耐候密封膠當做結構膠使用,結構膠是要承受力的,還有就是不要把流通膠打在室外,流通膠只能填縫和室內的密封用。